【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在馬航客機搜救中的行動被認為傷害和幫助一樣多”——雖然標題略微客氣了一下,但美國《紐約時報》15日的報道主題只有一個:中國“妨礙”了馬航客機搜救。這一被廣泛轉載的文章稱,馬航客機失聯的第一周,中國發佈衛星照片將搜尋海域誤導向南海;之後,“海巡01”在南印度洋發現的錯誤信號耽誤了搜尋客機黑匣子的時間……3月8日發生馬航客機失聯事件後,中國國家領導人數次作出指示,中國派遣了最多的艦船和飛機前往搜索海域,但在《紐約時報》看來,這些都是“中國重獲丟失的聲望,同時向世界展示能力”的機會。“美國之音”15日稱,對於《紐約時報》的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天表示強烈不滿,並批評其不負責任。報道引述發言人的話稱,中國唯一的目的是找到飛機,馬航搜尋已進入關鍵階段,不知《紐約時報》此文目的何在。
  “中國的聲稱耽誤了MH370搜尋”,美國福克斯新聞網15日轉載《紐約時報》的報道,並配以這樣的標題。《紐約時報》這篇發自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報道一開始就以諷刺的口吻稱,4月5日,中國“海巡01”號船“令世界震驚地宣佈探查到了可能來自失聯航班的水下信號,中國突然在多國搜尋行動中像是一個英雄”,“但幾天后,中方的聲明就不被相信,人們的關註焦點轉移到了數百英里之外澳大利亞船隻上美國人員記錄的另一組信號”。文章稱,中國的聲明“讓美國和其他參與搜尋的國家官員感到有些生氣”。“有官員和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聲明的目的可能在於彰顯其能力,但結果只會令搜尋人員分心並延誤搜尋。”一位美國國防部匿名官員說:“每個人都想找到飛機,但錯誤的線索會讓調查速度放緩。”
  文章稱,目前在南印度洋參與搜尋的大多數船隻都是中國船隻,這次搜尋“明顯已經成為中國政府向本國國民彰顯其意志力和技術能力的絕佳機會”。美國天普大學日本校區的亞洲研究項目主管傑夫-金斯頓說:“這是中國重獲丟失的聲望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向世界展示其能力。”為了污衊中國,《紐約時報》不惜顛倒黑白:“在搜救的第一周,中國發佈的衛星圖像顯示南海上有碎片,但最終證實與馬航客機毫不相關。這招致了馬來西亞交通部長的批評,他說中國浪費了其他國家搜尋的時間。”實際上,根據美聯社14日梳理的“馬航搜救錯誤線索彙總”,3月8日馬航失聯的當天,有搜索飛機在南海發現不明油污帶,越南飛機9日在南海發現可疑物體,並展開搜索;3月12日,中國發佈衛星照片;之後3天,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發佈新的信息,馬航客機的搜索範圍被擴大到南北兩大走廊。截至目前,中國、澳大利亞、法國等都發佈了可疑的衛星照片,但最終均被證明和馬航客機無關。而“馬國交通部長希沙姆丁批評中國衛星照片耽誤搜尋”的說法早就被他本人否認。
  中國“海巡01”號船更是成為《紐約時報》批評的對象。文章稱,中國船聲稱偵測到水下信號後,帶有高精密度聽音設備的英國船隻被派往相關區域。“幾天后,英國船隻悄悄地撤出了該區域,被派遣協助另外一艘聽到4組信號的澳大利亞船隻。有官員稱,這一延遲可能使得搜救工作難以記錄更多的信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戰略政策專家威利-林說,中國精密設備的缺乏令人吃驚。“儘管外界經常炒作中國建設先進軍隊,但他們似乎在此次行動中並沒有展示出什麼。”報道稱,在採訪中,馬來西亞一名高級政府官員在提及中方搜尋工作時變得激動起來。他帶有諷刺意味地說:“真是幫忙,難道不是嗎?”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中國沒有批評馬來西亞對搜尋工作的處理,國際上對於中國失誤的反響不會這麼負面。數周以來,中國政府和中國官方媒體批評馬來西亞政府,要求獲得更多的透明度。”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鬱志榮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紐約時報》的指責毫無根據,最初是馬航方面發佈的信息將搜救地點引向南海,與中國衛星發現碎片沒有關係。在這種海上大面積搜尋工作中,本身就存在各種可能。在很多疑問尚未解開的時候,就說中國的行動耽誤了搜救進度,這是極不負責任的。鬱志榮說,中國的一些裝備和儀器可能和西方國家確實有差距,這是客觀存在的,但是中國正在彌合這一差距。中國已經盡自己所能,與其他國家聯合展開搜尋。在目前花費的搜索成本方面,中國應該占了一大半。在搜索尚無定論的時候,西方媒體和一些人士如此指責中國,挑撥中國與馬來西亞的關係,很明顯是別有用心。
  在馬航搜救的前線澳大利亞珀斯,澳聯合協調中心負責人休斯頓多次對中國的搜尋工作表示感謝,並要求媒體將精力放在搜索進展上,不要說三道四。14日,他再次表示,他對此次搜尋行動中高質量的國際合作印象深刻,並代表澳大利亞政府感謝中國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目前投入搜尋的各國仍繼續在海上和空中搜尋,沒有任何國家退出。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韓超 環球時報記者胡錦洋 王曉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74smcp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